宏景国际教育
宏景——国内权威美国医生职业资格培训机构
当前位置: USMLE美国医生 > 宏景资讯 >

多少人误解了香港免费医疗(一)

  这个世界很奇怪,每一个地区的医疗改革似乎都处在“十字路口”,香港地区也不例外。一说到香港,大家就知道“免费医疗”,“政府主导”。实际上,香港并非免费医疗,政府需要拿出一般税收来补贴香港居民医疗费用,香港居民也需要在就诊中自己负担一部分费用;香港医疗服务体系也并非政府主导,公共医疗和私人医疗开支平分秋色。

  2000年左右,人口结构和就医需求变化,逼得香港不得不做出另一种选择——进行市场化改革。

  为了便于了解,我们先用最简练的一段文字回顾香港的医疗历史。香港的医疗始于殖民时期,在二战前就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疗体系,既有政府医院,也有慈善医院。在1941年至1945年日本统治期间,香港医疗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50年香港医疗才恢复。1974年,香港医疗体系的基调形成。《香港医疗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白皮书问世,修订后的医疗政策目标是——保障及促进整体的公众健康,以及确保向香港市民提供医疗及个人健康设施,特别是那些须依赖资助医疗服务的广大市民。

  公私营协作良好,也算一段金玉良缘

  香港给香港市民提供公共医疗补贴,非市民在香港公立医院就医,医疗花费虽然是医疗服务的成本价格,但价格有可能是前者的好几倍。举个例子,香港公共医疗急诊服务部分,每次服务香港市民只需要自付100港元,非香港市民需要自付990港元,由于政府补贴,香港市民只需要自付100港元,非香港市民支出的部分是医管局基于成本核算而开支的成本价格,利润率很低。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市民在公共医疗服务方面的待遇是平等的,不会因为身份不同,自付比例不同。

  尽管政府对公共医疗进行了大量补助,但从体系看,香港医疗系统是公私营并行的,只是公营和私营承担的功能不同。在香港,我们也见不到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的字样,只能见到公营和私营之分。截至目前,香港公共医疗服务开支和私人医疗服务开支几乎是对半儿开。香港卫生署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医疗卫生总开支中,公共医疗卫生开支占48.3%,私人医疗卫生开支占51.7%。

  公营医疗机构承担了大部分住院服务。2014年12月,香港《自愿医保咨询文件》指出,香港约88%的住院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约27400张病床,占全港病床总数约88%。

  私人开业机构则承担了多数基层医疗服务。2010年12月公布的《基层医疗发展策略文件》指出,“约有7成门诊服务由私人基层医疗专业人员提供,诊费主要由有负担能力的市民自付”。卫生署《卫生医疗服务人力资源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香港有48.3%的注册医生在私人医疗机构工作,受雇于私营医疗机构的医生数量已从2007年起超过医院管理局。这里强调一下,香港医疗体系里没有什么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之分,可以说每个合格的医生都是有开业资格的,开业资格并不附庸于医院。香港基层医疗服务,绝大多数仰赖这些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

  香港私人基层医疗一直发展都很好,而住院为主的公营医疗服务体系却开始面临严重的挑战。我们先来看看,公营医疗服务体系如何管理的。

  公营医疗机构的法定大管家:医管局

  在香港公私营协作体系中,香港医管局在公营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管局的成立,也奠定了当今香港医疗服务结构的根基。它是管理公营医疗机构的金主。就像一个bigfirm,它是一个依法成立的法定机构,而不是一个行政机构。

  为什么说医管局像一个公司呢?举个例子,香港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是由医管局聘用的(而不是医院自己聘用),医管局负责制定一系列的职业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以及薪酬福利。比如,香港的顾问医生、副顾问医生、驻院医生都是医管局赋予医生的岗位。医管局的雇员已经超过7万人,共拥有27440张病床,香港每千人拥有4张公立医院床位。

  “医管局是公营医院出资人的代表”——在香港官方文件上没有见到类似和所有制有关的定义。香港的公营医院虽然是政府举办和管理公立医院,但公营医院的公共性质非常突出,很少强调所有制归属:公营医院是可以接受社会捐赠的,甚至在法律的框架下可以与私营医疗机构合作。而大陆的公立医院实际上是官办医院,强调所有制归属,医院不能接受捐赠,如果公私部门合作,这会被视为违反医院所有制性质(公有制)的行为。

  医管局管理医院可不是随心所欲,甚至它的设立都有法可依。该局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于1990年成立,自1991年12月起负责管理全香港公立医院及相关医疗服务,通过“食物及卫生局”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而“食物及卫生局”则负责制定医疗政策和监督医管局的工作。

  《医院管理局条例》可以说是管理医院的基石。该法共24条,除了明确医管局的管理框架,还明确了盈余资金投资、医院服务收费、免税、医院是公共场所等关键问题。整个香港是法治社会,和医疗服务体系密切相关的法律有《抗生素条例》《危险药物条例》《诊疗所条例》《医生注册条例》《医院管理局条例》和《药典条例》等30部法律。

  现在,医管局管理着41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47间专科门诊和73间普通门诊。这些医院和医疗机构又分为7个联网。在每个联网体系内,患者发病、治疗、辽阳、康复、出院后的小区护理都可以得到连续性的服务。这7个联网分别是:港岛东联网、港岛西联网、九龙中联网、九龙东联网、九龙西联网、新界东联网、新界西联网。

  香港医管局管理架构非常复杂。香港医管局下分为:医院管理局大会、大会下的委员会、医院管治委员会和区域咨询委员会。其中,医院管理局大会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设立的,成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命,大会每年约召开12次正式会议,如有需要亦会召开特别会议。大会下设11个委员会,分别是:审计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紧急应变策导委员会、行政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信息科技服务管治委员会、中央投标委员会、医疗服务发展委员会、公众投诉委员会、职员上诉委员会及支持服务发展委员会。香港医管局下设有慈善基金,用来接收社会的捐助,基金于1996年成立。2013年—2014年全年,基金收入总额67,708,745港币。如果医管局要募集慈善捐款,它就需要通过慈善基金运作。

  在香港医管局的世界里,政府的财政拨款非常重要。每年,医管局都会做出预算开支用于公营医院运行。政府则从每年的一般税收中拨款给医管局,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财政拨款方式一直是香港公营医疗的生存模式。(未完待续一)

  声明:本文由宏景国际教育转载自健客网社区

领取免费试听课
返回顶部


usmle 在线咨询

我们将立即回电。该通话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