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7日,金医生已经觉得头疼不舒服。金医生的同事罗医生说:“我们看他趴在桌子上,劝他回去休息。”但金医生没太在意,6月28日,也就是离世前两天,他还安排了五六台手术,从早上7时30分一直忙到晚上10时,几乎是连轴转在工作。
手术后,因为家住得远,金医生买了一包方便面就回医院宿舍休息。或许是太累了,6月29日,金医生身体不适请了假,原本这天傍晚,他还要参加一个学术沙龙。
罗医生说:“出事前一天,同事、家人和学生都给金医生打过电话,没有接听。”不过,对于医生而言,电话没人接很正常的事,不是在做手术,就是在忙别的,所以大家也没太在意。
直到30日一早,金医生还没接电话,大家这才担心起来。几名同事来到医院宿舍门口,听到房间里电话铃声一直在响,惊觉出事。打开门看,发现金医生躺在地上,已经没有呼吸。
创伤骨科副主任陈滨说,目前怀疑金医生是在30日半夜到1日清晨猝死,估计是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最终结论还要等到法医报告出来后才能确定。
金医生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儿。虽然工作很忙,但他却很为家人着想。一护士说:“金医生家离医院挺远的,听说就是为了迁就孩子上学。他自己有时做完手术太晚了,就只能医院宿舍休息。”
在同事眼中,金丹医生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同事;在学生眼里,他是无所不答的好老师;在病人心里,他是处处为人着想的好医生。有网友留言,希望金丹教授一路走好,愿天堂不再有做不完的手术。
27日,金医生发现头晕不舒服,趴在办公桌休息,同事劝他别太累了。
28日,连做五六台手术,从早上7时半忙到晚上10时。
29日,因身体不适在宿舍休息,没有参加晚上的学术活动,家人、同事打电话无人接听。
30日,电话仍无人接听,同事进入宿舍后发现金医生躺在地上已离世,怀疑是因脑血管意外发生猝死。
金丹个人资料曝光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库显示,金丹,生于1971年,今年45岁,博士生导师、副教授、主任医师。
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医生
在同事眼中,金丹医生年仅45岁已经是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年轻有为,对工作认真负责,凡事力求完美。“做我们这行,工作压力本来就大,金教授又是很执着、很有追求的人。”同事罗医生说,金医生工作繁多,除了日常临床医疗工作,还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金医生还是《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编辑部副主任,就在离世前,他的桌面还放着几篇尚未审稿的学术文章。
“经常看到他病了,打着吊瓶还坚持伏案工作,有时刚打完吊针就直奔手术台。”与金医生共事的项护士回忆,有时凌晨两三时,值夜班的同事还会看到他在办公室写东西。
金医生的烟瘾和茶瘾很大,或许是为了消除疲劳,同事们经常看到金医生一根接一根地吸烟。在他办公桌上的烟灰缸里,还留着一截剩下的烟头。一护士说,正是因为太累了,年仅45岁的金医生已经是头发花白。
同事:擦干眼泪 继续奋战
“可能压力太大,太劳累。”创伤骨科的同事任医生感叹,外科医生的工作量很大,金医生经常加班、值班,有时候连自己生病了也顾不上,一周可能有两三天都要忙到晚上10时多。就算是周末,金医生也要经常去外地参加会诊或学术活动。
“擦干眼泪,还要战斗。”还没说几句,同事任医生就赶往下一个手术。事实上,像金医生一样,为了病人,他的同事们还要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奋战。
学生:他鼓舞我们前行
昨天是南方医科大学本科生毕业的日子,学生小黄身穿学士服,刚走到金丹医生办公室门口,已泣不成声,面对着空空如也的办公室,黄同学深鞠一躬。
黄同学说:“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在学生眼里,金丹是位有求必应的好老师,虽然见面时间不多,但不管有多忙,只要发短信微信请教,他总会第一时间回复。“金教授是博导,但对本科生也是亲自执导。他改论文特别细致,不仅指出问题在哪里,还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黄同学说。
不仅如此,金医生还总是不断地尝试创新,他在微信创建金丹工作室公众号,讲解医学知识;还和学生们一起开发骨科康复的App,开发电子病历。“金教授对事业很有追求,他的精神也会一直鼓励着我继续前行。”即将成为医生的黄同学说。
病人:他处处为病患着想
项护士说,金医生对病人的询问,总是及时解答,经常看到病人给他送花送锦旗。金医生还总是为病人着想,能省则省,能不做的检查尽量不做。项护士回忆,有一次国庆,他原本放假休息,但一名股骨骨折的老年病人前来向他求助。老人家找了很多医院,都因为放假休息无法手术。看着老人家心急做手术,金医生最终放弃假期,为老人做了手术。
在医院挂号系统的患者评价中,病人对金医生的评价几乎全是“很满意”。有病人说,金医生的态度非常和蔼可亲,对病情轻的患者一样很耐心。也有病人说,金医生不乱开药,见没伤到骨头,就交代回去热敷抬高腿,多休息。
结语:希望金医生一路走好,愿天堂不再有做不完的手术,看不完的病人。
责任编辑:Shirley
声明丨本文系宏景国际教育转载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