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陈仲伟被患者砍30多刀,经全力抢救后,仍于5月7日死亡。事件起因竟是25年前,肇事者做的烤瓷牙变颜色,索赔无果,挥刀相向。
5月10日凌晨两点,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外科主任汪永钦在办公室值班被就诊者砍成重伤。汪医生与一就诊者解释手部伤口太大需清创缝合,随行青年暴力抽刀,致汪医生重伤。随后,石柱县中医院以全面停诊抗议。
5月18日13时40分左右,湖南省邵东县人民医院发生患者家属袭医事件。一名交通事故受伤患者进入该院五官科诊室就诊,其家属借口医生救治工作不积极,辱骂并殴打正在接诊的医生王俊,致其受伤倒地。邵阳市及邵东县两级医疗专家进行了全力救治,但王俊医生于当日17时15分左右死亡。
人们为什么会对救死扶伤的医生痛下杀手呢?
首先,患者家属之所以对医生暴力相向,主要是因为医患关系薄弱,患者对医生极不信任、不理解,任意发泄自己的怨气而不顾后果。深究一步,更是因为缺少一个受各方信任的独立医疗事故调查机制。
更尖锐的问题在于,部分病人在某些医院里被要求做一些并非必要而且费用昂贵的检查和治疗,魏则西事件就是典型。再加上拥挤的候诊室、挂“专家号”的困难和昂贵,以及出现误诊纠纷时的无处申辩,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患者对医院和医生存在仇视情绪了。医闹或袭医,其实是积累了数十年后的大爆发。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勇敢的医生站出来,维护自己的职业。一位在微博上人气很高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写道:“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选择了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为什么我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了这个艰苦、引人批评的职业?......现在,我的心里觉得深深受伤。我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否则我担心自己要撑不下去了。”
这条微博被转发了4000余次,收到了3000多条回复,大部分人都表示支持。
国家相关部门就医疗秩序的相关问题也在作出努力。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医疗纠纷责任未认定前不得赔钱、滋事行为未制止前不得调解、涉及死亡事件12小时内上报国家等多项具体要求。除了要求医院加强安保以外,还鼓励健全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但对于这个机制如何健全,并没有给出具体指导。
如何应对医患暴力呢?
美国在医疗事故及暴力袭医事件上早有研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2013年公布的一项医疗调查报告发现,医院方面有责任在管理上作出改善,包括避免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院过分拥挤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暴力行为发生。报告指出,医生可以通过增强病人和病人患者的信心,来缓和气氛,减少矛盾。例如,在面对患者提问时,医生应该表现得更耐心、更详细地回答问题。
美国是如何应对暴力袭击医护人员事件呢?袭击医护人员按重罪处置。
目前,美国已经有38个州专门立法保护医护人员。很多州的法律规定医护人员必须参加政府相关机构义务提供的反暴力培训,同时还加大了对袭击医护人员的惩处力度。2012年11月,美国纽约州通过了暴力袭击医护人员法例,将袭击值班医护人员的行为按重罪处置。
美国加州医院协会特别为医护人员举办应对枪击暴力的专题培训,学习自保。协会认为,很多暴力突发事件往往在警方介入前已经结束,因此医护人员学习应对和自保技能很必要。而在发生医生被病人枪杀的丹伯雷医院,医院特别邀请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来讲课,让医护人员了解暴力事件发生前的一些行为规律,以防患未然。此外,一些医院还发布一些行为指南,如不要透露个人联络信息、不要用强烈的灯光和色彩刺激病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借鉴国外医院的经验,在除了强烈谴责外,各方面做出努力,防止下一例暴力袭医事件。比如:
1.国家设立严格法律法规,对袭击医护人员的肇事者处以重罪;
2.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减少医患矛盾;
3.医院建立完善的安保及反应措施,实施一定的监管措施,切实保障医生安全行医;
4.建立受各方信任的独立医疗事故调查机制,让医患双方能有效沟通;
5.医院建立专门的心理疏导部门,对受伤、死亡医生的同事、亲人进行心理疏导,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6.建立医院医疗基金,为受伤或死亡医生的亲人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保证家属不会出现经济问题;
7.为医生购买医疗责任险,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保险公司参与“买单”。
以上只是个人建议,道路还很漫长。无论如何,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惟愿医患关系从敏感、脆弱走向平和、友好。当然,参加美国执业医生考试,去美国当医生也不失为国内医生的一条转型之路。宏景为你国外行医铺上大道,USMLE课程培训是美国执业医生考试的奠基石。
声明:本文系宏景国际教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关注“宏景USMLE”公众号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