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景国际教育

宏景国际教育
医学词典
限时领取
当前位置 > USMLE美国医生 > 宏景资讯 >
【Dr.Yu医学专栏】丨为什么中国国际化的路上唯独少了临床医学

自从中国2001年进入WTO以后,中国在各行各业都进行了国际化改造。到今天,我们和世界真的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们唯独临床医学掉了队。我们很少看到有国外的医生在中国行医,虽然有很多中国医生在欧美行医。这种不对称凸显了我们临床医学的非国际化。我们临床医学(这里指西医)的非国际化表现为:

1. 教材非国际化,坚持用中文教材,而抛弃西医本来的以古希腊语和拉丁语为根本的语言。
2. 拒绝循证医学,把西医仍看作为经验医学,而放弃标准化的努力。
3. 缺乏人文主义。把病人当作机器,很少关注预防,预后,和病人情感,更是忽略了人文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4. 几乎和国际的临床医学没有任何交流和对接。

造成临床医学非国际化的原因:

1. 首当其冲的就是盲目自大,认为中国病人多,病例多,就一定水平高。这种想法本身就把医学定义为了工匠而不是科学。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直接面对西方医疗服务的竞争。很多中国医生是在重复甚至终身犯着同样的医学错误。比如对所有发热儿童没选择性的验血,输阿奇霉素,代表水平高吗?甚至说,你有存在的必要吗?

2. 标准评价系统的缺失。不用说在中国,即使在发达国家,想比较评价几个医生是很难的。所以在中国,我们用科研来评价医生而不是医术。因为医术很难量化,就好像郭德纲说的相声大赛一样,你怎么比较报菜名的那个比说八扇屏的那个说的好?能检验相声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市场选择,但因为医学的特殊性,也很难单纯用市场去检验,毕竟相声听一次不好下次可以不再来。病治不好,命就没了,哪有下一次的选择。

3. 虽然普通医生盲目自大,但医学高层管理者的见识一定能看到中国临床医学和世界的差距。他们仍然犹豫没有国际化的原因是担心国际化会加重医疗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毕竟现在本来就缺医生,如果再要求国际化标准,能达到的人就更少了。

但在我看来,中国临床医学的国际化远没有那么困难。因为有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这类的工具。

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我们不国际化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这么多国际化的老师。但其实,在我们中国的现有的医科类院校教育模式下,我们的老师不是少了,而是过剩,严重过剩。如果一个老师只会自己讲,没有和学生的互动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找到几个最精英的有国际化能力的老师讲课,录下来最好的课程,用互联网直播给学生。其他老师,自己想自己在国际化教学种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个体辅助,模拟医院操作等等。如果不能,努力转变,如果无力转变,则转行。

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其实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只会单一技能的医生,因为他们完全可以被机器所取代,我们需要的是可以按循证行医,并且有能力自己去循证的医生还懂得人文关怀的医生,这样能解决很多医疗资源的不足问题。

最后,循证医学里面有一个词叫做NNT (number needed to treat), 即我们需要用某一种治疗方法或者采取某一个诊断用于多少个病人才能够提高一个病人的预后。比如,在30-35岁的男性人群,出现胃疼/胃胀的症状,做多少例胃镜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预后(如及时发现肿瘤并切除来提高生存时间)。如果NNT=10000,即做1万个胃镜,能提高一个人预后,且有1000个胃镜并发症如胃黏膜撕裂。那么这个检查就没有做的必要。如果我们知道,人的很多症状是可以自愈的,并不是每个诊断和治疗都会对你利大于弊,你就不会以医疗资源的稀缺去拒绝循证,拒绝医学的国际化了。

Dr Yu.png


Dr. Yu
宏景国际教育USMLE课程的讲师


具有多年海外留学及临床工作经验,回国后从事医学教育,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中国的西医发展状况和国外最新医学资讯具有独到的见解。欢迎继续留意之后Dr. Yu的文章。

免费领取USMLE学习资料包

获取验证码

关注USMLE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泛特宏景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94233号
400-110-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