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在国内优质大学就读的我们,自觉素质不会比较差。但「比赛」(美国住院医师MATCH)是残酷的——知道自己不差却无法证明实力,也没有人会同情你。如何在强敌环伺之下脱颖而出,是每个致力成为「美国医师」的国内医生,最大的考验。
那么,具体来说,究竟该如何准备这一系列的「考验」呢?以下就个人与同侪们的实际「过关斩将」过程,分享一些经验:
「一」:USMLE 考试介绍
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成绩——也就是 USMLE 的分数。成绩是客观的评量,在没有雄厚背景支持下,也是院方最容易了解一位申请者实力的工具。
USMLE 总共有四个考试:IMG(国际医学生) 必须要先通过 Step 1, 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 Step 2 CS (clinical skill)拿到"ECFMG"的证书之后,才能参加住院医师的申请。最后一关 Step 3,可以留到 Match 后再考。
Step 1 虽然是考基础医学,但题目设计几乎都是用临床题呈现。看完题目要先判断在讲什么疾病,再去想背后的生理、药理、生化机制,才能选出答案。选项的数目没有上限,可以从 A 一直到 Z。
第二阶段 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考临床知识。比 Step1 多了一个 block,考试时间 8 个小时,只有 45 分钟的休息时间。
第三阶段 Step 2 CS(Clinical Skill)考验临床技巧,除了问诊之外,还加考病例书写以及诊断——考试共有 12 关,也就是 12 个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呈现 12 种不同疾病。考生每关停留 15 分钟问诊,10 分钟写病历。
评分则有三个项目:问诊技巧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CIS); 英文口说能力 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SEP);以及综合能力 Integrated Clinical Encounter (ICE),每个项目都必须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通过。
这个阶段最有趣的部分就是「上网找练习对象」:我的练习对象遍及世界各地,包括泰国、印度、巴西、尼泊尔、危地马拉等。练习的时候一个人当标准病人,一个人当医师相互练习。
「二」:找到强大的「推荐信」
上述这三个考试通过之后,会拿到一个 ECFMG (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证书——简单来说,就是承认你跟美国毕业的医学博士,具有同等学历(力)。
如此,便有资格参加文章开头所说的美国「住院医师 MATCH 」。
拿到这个证书本身还并不算甚么难的,要「合格」,其实只要赢过 10% 的人就行。但重点如前所述,是「成绩高低、成绩高低、成绩高低」(很重要所以要讲三遍):一般 IMG 的目标,都是至少得高于美国医学生(AMG)的平均分,这样才有说服力,要求别人收你。
再来,影响录取与否的另外一个重要关键,就是美国临床经验(US clinical experience)USCE/推荐信,简单直白一点来讲,就是「比人脉」。
我们常常讲「有关系就没关系」,过去还以为「靠关系」是华人社会的专利,殊不知美国更讲求人脉,很多工作都必须要有推荐信才进得去。Linkedin 会红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大家都怕收到「来历不明」的人。
现实情况是,IMG 自己国家医师的推荐信,在 MATCH 中几乎起不了作用:美国人只相信美国医师的推荐。有背景的人(譬如爸爸就是医师)更好,因为这样对他们(院方)来说,相对「简单好处理」。
但对我们这些没权没势的人来说,要怎样让人家愿意推荐?最好的方法就是申请去医院见习跟诊,并在那段时间拼命好好表现,想方设法拿到推荐信。抑或是参加现在蛮多IMG去的美国医院临床实习项目,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负责带你实习的医师会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对MATCH也是大有用处。
美国的医学教授的推荐信很有份量,简直就跟一张「川普卡」(Trump card)一样,一出手对方完全无法招架。
「三」:递件与面试
再来,终于进入 MATCH 的阶段,MATCH 每年九月正式开始,申请者将资料统一上传到一个叫做 ERAS(Electronic Residency Application Service)的系统,报名喜欢的医院,接下来就是等待面试了。
这个过程,也是大有学问:每个医院喜欢的申请者不尽相同,有的喜欢刚毕业的;有的喜欢成绩高的;有的喜欢有经验的——申请者必须在众多医院的项目中,找出自己「最有可能录取」的去投,毕竟,每投一家,报名费就要多交一家。
举例来说,光内科一科,就有 400 多个项目(program),全部报名的话,费用太过高昂,所以多数人不可能「全投」。一般人都是投 100 至 200 家,但在这个「match 大红海时代」,投 200 家以上的 IMG 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我们需要报名这么多医院呢?绝对不是「钱太多」,而是因为拿到面试(interview, 简称 IV)的数目,跟录取的机率成正比:粗略的统计,是每拿到 1 个 IV,会增加 10% 的录取机会——竞争力高的申请者,可能每投 5 家就拿到 1 个 IV,竞争力弱的申请者投了 200 家也拿不到一家。但平均来讲,「投 10 中 1」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至于一个医院是否会找你面试,是看你的书面资料,但最后决定要把你排在第几名,就是看你的面试技巧——有很多人即使拿到了不少面试,最后还是一家都没上,也有只拿到一个面试还真的就上的,总之每一步都不能松懈。
以我个人来说,我总共拿到了 22 个面试,去了其中 17 家,在 10 月到隔年 1 月份这三个月里,去了美国各地 10 几个不同的城市,相当花钱又花力。
所以,如果你问我当美国医师这么困难,真的值得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国内的医疗水平其实不低,医师的薪水在国内,也可以过得不错。但在美国当住院医师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们提供了一个跟全世界精英竞争的舞台。
如今在这里,每天我都会察觉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藉由自身努力,让自己更好更进步。无论最后我是否会一直待在美国执业,走过这整趟过程,都帮助了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医师,以及更强壮的人。
我还是相信「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会在哪里——由汗水泪水灌溉的果实,总是特别地甘甜。我期许自己能够不断努力,也祝福有志挑战这一条「美国医师之路」的朋友们有志竟成。
文章转载自:crossin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美国临床实习项目,权限套餐正式全面首推
下一篇: 初做英国医生—揭秘中国医生在英国生存法则
关注宏景USMLE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深圳市泛特宏景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94233号 | 400-110-8128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网站中所引用的相关公司LOGO、商标、版权归相关公司、法人及原作者所有